《港灣商業觀察》 施子夫
12月21日,在線教育學習平臺北京量子之歌科技有限公司(QuantaSing Group Limited,以下簡稱,量子之歌)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遞交F-1文件,擬納斯達克上市。
除了K12在線教育平臺受到外界多重關注外,成人在線教育的賽道也一度火熱。然而不少財商類教育APP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不斷誘導消費者提供付費項目,存在的多種違規風險同樣不能忽視。
01
B端C端業務雙引擎,難逃業績虧損窘境
官網顯示,量子之歌是國內成人個人興趣在線學習服務提供商,旗下包含啟牛學堂、千尺學堂、講真等多個知識分享平臺,主要通過直播、音頻等多種形式對用戶進行線上知識普及,向用戶傳遞涵蓋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內容。
經營期間,量子之歌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金融素養知識學習業務。
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財年和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財年,以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2023財年前三個月(以下簡稱,報告期內),該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15.64億元、23.00億元以及4.69億元,占當期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8.8%、80.2%以及71.0%。
2021年8月,量子之歌還曾拓展新業務個人興趣課程,主要包括“講真”以及“千尺學堂”。該業務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財年以及2023財年前三個月實現收入分別為1.94億元、1.17億元,占當期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.8%、17.7%。
截至2022年11月30日,量子之歌的學習平臺累計注冊用戶約7510萬。
除了C端的學習服務平臺外,2020年2月,量子之歌還推出了面向B端的營銷服務業務。報告期內,營銷服務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1.44億元、1.86億元以及7361.3萬元,占當期收入比重分別為8.2%、6.5%和11.2%。
然而同行業內的K12在線教育平臺相似,報告期內,量子之歌也難逃業績虧損的困境。
報告期內,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7.60億元、28.68億元和6.59億元;錄得凈虧潤分別為3.16億元、2.33億元以及9727.8萬元。不到三年的時間,量子之歌共計虧損6.46億元。
量子之歌在招股書中也表示,公司正在不斷推出新的課程,以進一步多元化和擴大公司在成人在線學習領域的市場份額。然而在當前的商業模式下,公司有限的歷史可能無法作為評估前景和未來經營的充分依據,公司依然受到許多不確定性的影響。
02
銷售和營銷費用高企,退款逐年走高
對于業績虧損的原因,量子之歌表示,主要系銷售和營銷活動的巨額支出所致。
報告期內,量子之歌的總運營費用分別為19.12億元、26.95億元6.78億元,其中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為16.95億元、22.54億元、5.81億元,占當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6.3%、78.6%和88.1%。
高企的營銷和銷售費用雖然讓量子之歌的注冊用戶數得到明顯提升,但在報告期內,量子之歌的退款情況也在逐年走高。
報告期各期末,量子之歌分別支付了1.37億元、2.50億元以及6190萬元的退款,其中大部分是根據公司的學費退還政策支付。
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的五個月,量子之歌的付費用戶數合計約為50萬名,而在2022 年6月30日止的財年,公司的付費用戶數為110萬名,可見付費用戶波動下滑過半。
里畔聯合創始人、極深研幾首席分析師葛文偉對《港灣商業觀察》表示,目前在線教育營銷行業的主要花費集中在產品以及人力的花費上,在監管之前,在線教育的市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,為搶占市場份額,行業內大家都會在營銷上進行投入。
03
理財課騙局?旗下平臺涉嫌多重違規
根據多家媒體報道,量子之歌旗下專注于財商知識普及的啟牛學堂曾多次涉嫌違規導流,平臺深陷“理財騙局”。
2021年3月15日,南方都市報曾報道啟牛商學院、小幫規劃、長投學堂等五家理財課程平臺,除了課程結構與內容同質化嚴重外,各平臺都存在向華泰證券導流的情形。
2022年3月份,央視曾報道啟牛學堂存在“理財課騙局”。報道顯示,啟牛課堂中從事財商教育機構的相關人員并沒有證券從業資格,而推薦股票等活動在原則上屬于違法行為。
此外,瀟湘晨報還報道,有用戶吐槽家里的老年人報名了啟牛學堂的課程,還被誘導使用網絡貸款和信用卡進行支付。
除媒體報道外,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關鍵詞啟牛學堂,截至1月4日,共計有投訴量2714條,已完成2028條,其中近30天投訴量37條。消費者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誘導消費者、欺騙消費者、虛假宣傳、違規收費、電話騷擾等。

有不少消費者表示,在使用啟牛學堂APP之后,相關工作人員通過推銷、宣傳等方式對學員進行洗腦式營銷。該消費者不僅在工作人員的鼓吹下購買多起課程,同時還申請了三次消費貸款。該消費者表示,啟牛學堂的業務范圍并不包括證券基金培訓業務,希望有關部門能對其進行處罰。
近幾年,財商教育行業火熱。一眾財商平臺除了通過宣傳及營銷獲取大批流量外,也抓住了消費者對于理財知識的缺乏。在實際購買課程之后,不僅相關課程難以進行售后同時還涉及推薦股票等不合規行為。
目前,財商教育行業正整處于監管整治中,對于違法行為不僅需要消費者擦亮眼睛,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,也應及時拿起法律的武器,保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。